2018版基本药物目录之后,三年的调整周期已过,进入今年基本药物目录的消息再起,不久前国家卫健委的相关工作会上基本药物被明确提及。
日前,全国卫生健康药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强调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为主线,突出药品临床价值和临床需求导向,重点围绕基本药物、短缺药品、儿童药品、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等工作,奋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工作高质量的发展。
国家卫健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的发文让基药目录的调整掀起了新的涟漪。国家基药目录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但2018版发布后至今未有更新。今年,基本药物被提为工作重点。不久前国家卫健委主管媒体“中国卫生杂志”也发文提到基本药物相关问题。例如“专家呼吁基药目录中应增加诊断类药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到,一是建立具有循证证据的中成药基药/医保目录备选库,二是在国家基药/医保目录更新调整时,优先将备选库内具有循证证据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药/医保范围。
现在时间已经进入到5月,如果基药目录调整,后续还有7个月的时间,整体时间将比较紧凑,节奏或加快。在山东青岛举办的第8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现场,赛柏蓝了解到,有专家指出“征求意见稿和目录之间一般间隔两个月,即使5月出台征求意见稿,最早也要7月(才会发布目录)。虽然基药目录迟迟未发布新的调整消息,但是在此前的各项政策中已经多次涉及到基药的准入利好。例如,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在《关于印发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的通知》中提出,基药在二级公立医院的定位要上升到主导地位。
2022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表明,基药目录将三年一调整,新审批上市、疗效较上市药品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可以适时纳入,同时鼓励医院采购使用。基本药物被多部门提及,地位有望进一步上升。关于其如何调整,各种建议也是接二连三。
现行的2018版基药目录共纳入685个品种,业内有不少人指出,基于国家对基层市场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基药数量可能扩充到1000个左右。但一直以来,基药目录的落地执行情况不是很理想。
2019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简称“986”)”,但从2019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看,三者基药使用比例仅有59%、45%、39%,离986目标相差甚远。基本药物遴选坚持中西药并重、临床首选的原则,接下来将会有哪些品种可能进入基药目录成为关注的重点。华安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2021版基药目录管理办法,有些规则与之前不同,出现了五个机会点,分别是:(1)目录将增加儿童基药目录,参考WHO儿童目录;(2)医保目录内产品是主力;(3)价格+国际接轨(WHO);(4)结合国情,剂型适宜,价格合理,中西并重,参照国际经验,广泛征求意见。上述专家也在此前会上分享到,基本药物市场准入的路径及趋势分为三类:
一是自动准入:降幅较小,准入情况为2021版WHO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见文末附件)儿童用药;临床价值高的新冠治疗药品;
二是半自动准入:专家投票比较重要;准入情况为医保目录甲类药品、独家中成药、国采药品;
三是被动准入:专家投票极其重要;准入情况为国谈药品、医保目录乙类药品、眼科药品。
基药目录调整给药企带来了一定的利好,在2018版的基药目录中,儿童药涉及企业有葵花药业、康缘药业、华润双鹤、华润三九、恒瑞医药、江中等药企,在后续新版目录中,儿药数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这些药企或再次迎来机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药品进入基药目录,后续将面临批量生产供应、价格管理等多方面挑战。这时,合适的销售战略以及产品优势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